商事制度改革两年多来,安徽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全省实有市场主体310.69万户,比2014年年初增加近百万户。安徽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紧紧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市场准入大门更加宽广,事中事后监管更加有效,企业结构调整更加优化。
市场准入大门更加宽广
10月30日,安徽红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马鞍山桃源路营业部负责人夏云高兴地说:“真没想到现在登记注册这么方便。我只提交了一份材料,就办了原来要跑5个部门交5份材料才能办成的事情,总共只花了两天时间。”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安徽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立企业登记综合窗口,进一步优化办照流程,实现了企业登记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并联审批、一站办结,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服务市场主体效率不断提高。
“我们还开展名称登记便利化改革,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实现了全程电子化登记,将冠‘安徽’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受理授权下放到县(区)登记部门,方便企业就近登记。年底前我们将启动冠省名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省工商局注册局负责人戴文通说。
商事制度改革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降低了创业成本。据测算,与改革前相比,仅取消验资报告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费用近10亿元。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加法”。今年以来,安徽省平均每月新增市场主体4.9万户左右,新增企业超过1.5万户。
事中事后监管更加有效
在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安徽省工商局按照宽进严管相结合的要求,努力构建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监管制度,企业信用约束作用逐步显现。
“我们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推进企业信息数据归集、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得到社会的广泛运用。”省工商局企业监管处负责人邢云峰说。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累计公示373.5万户市场主体登记备案信息、275.2万户市场主体年度报告信息,归集公示各类行政处罚信息1.41万条、行政许可信息5.48万条,社会查询6.5亿次。
针对失信的市场主体,安徽省工商局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今年全省共有9.34万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中1.27万户企业在受到惩戒后主动整改,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驰(著)名商标申请认定、融资授信、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百强民企’评选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从今年开始,按照主体自愿、简便合规、稳步有序的原则,安徽省工商局有序启动简易注销改革,配合去产能,进一步简化和完善注销流程,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着力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
企业结构调整更加优化
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与创业创新政策形成了叠加效应。“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简化了企业注册资本登记手续,有力地推进了投资贸易便利化,调动了全社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了民间投资热情。”戴文通说。
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畅通退出渠道等改革举措,安徽省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对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在今年前9个月新增的43.96万户市场主体中,第三产业达37.2万户,占新增数的八成以上,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就业都有着积极意义。其比重增长明显,说明安徽省经济结构有所改善,整体竞争力有所提高。”省工商局有关人士指出。
“商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创业就业观念的转变,提高了人们对民营经济在促进就业中作用的认识,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有效兜起了就业的民生底线。”戴文通说。按照每户小微企业带动7.7人就业、每户个体工商户带动2.8人就业估算,今年前9个月新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如果按照40%的开业率计算,新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75万个,深化改革促进就业效应充分显现。